

本篇给大家分享深刻认识和把握大历史观的哲学意蕴和一些关于鉴的意思与寓意的话题,希望大家都能喜欢。
核心阅读
大历史观是正确看待和推动历史发展的科学历史观。坚持大历史观,是准确把握历史发展主题的主线和主流性质的内在要求。它可以为分析历史演化机制、探索历史发展规律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指导。
历史是最好的老师,也是最好的教科书。总书记指出“我们要教育引导全党牢牢把握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历史的视角,从悠久的历史、时代的潮流、全的形势出发,分析演变机制,探索历史规律。提出相应的战略策略,增强工作的系统性、预见性、创造性。”大历史观是正确看待历史发展的科学历史观,是准确把握历史发展趋势的科学思维方法。深刻理解和把握大历史观的哲学意蕴,有助于保持历史清醒,增强历史自觉,增强历史自信,把握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进程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进程。以历史创举精神引领当今世界发展潮流。
大历史观是正确看待和推动历史发展的科学历史观。
总书记指出“必须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方法论,用具体历史、客观、全面、联动的发展观看待党的历史。”伟大历史观坚持用唯物史观认识历史,坚持用唯物辩证法看待历史,坚持用历史主动精神推动历史发展进步,是正确看待和推动历史发展的科学历史观。
用唯物史观来认识历史。唯物史观为理解人类历史进程提供了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基础。在哲学史上,有人将历史视为个别杰出人物主导的过程,有人将历史进步视为“普遍理性”的产物,还有人诉诸于纯粹的偶然性,等等。这些都是唯心主义的历史观。很难通过历史现象来把握历史的本质,也不可能从根本上认识历史。马克思指出“整个所谓世界历史,无非是人类通过人类劳动而诞生的过程,是大自然创造人类的过程。”恩格斯在给沃尔特博尔吉乌斯的信中指出“人们创造了自己的历史,但他们是在一定的自己的环境中,在现有的现实关系的基础上创造的。在这些现实关系中,虽然其他条件(政治、意识形态)对经济条件影响很大,但归根结底还是经济条件起决定性作用。它构成了贯穿整个发展过程的一个环节,也是唯一能让我们了解这个发展过程的红线的环节。”唯物史观认为,历史无论看上去多么混乱,本质上都是人类实践活动的产物,历史发展的规律存在于人类劳动实践能力提高的过程中。坚持唯物史观,才能从本质上认识人类历史,以大历史视野把握历史进程。
用唯物辩证法看历史。坚持大历史观,需要用唯物主义、辩证法的眼光看待历史。一是从具体的历史角度看历史。马克思、恩格斯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指出“在这个发展过程中,相互交往的活动范围不断扩大。各个民族原来的封闭状态,是由于日益完善的生产方式、相互作用和自然形成的结果而形成的。”不同国家之间的分工越彻底,历史就会成为世界历史。”正是基于对当今时代特征的科学把握,总书记创造性地提出了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世界历史思想。二是客观全面地看待历史。通过对史料的深入研究、比较、鉴定,深入探究历史矛盾运动的规律。三是用发展的眼光看历史。我们必须以发展的方式而不是静止的方式、辩证的方式而不是形而上学的方式、全面的方式而不是片面的方式、系统的方式而不是零散的方式、普遍联系的方式而不是孤立的方式来观察和把握历史现象。总书记强调的“系统观”、“总体国家安全观”、“注重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都是运用大历史视野观察事物、把握题、深入思考的体现。体现了认识唯物辩证法的内在要求。
用历史创举精神推动历史发展进步。总书记指出“历史的发展有其规律,但人们并非完全被动。只要我们把握历史发展的规律和大势,抓住历史变革的机遇,顺势而为,努力吧,我们会更好的前进。”伟大历史视野不仅为正确看待和认识历史提供了科学指导,而且彰显了把握历史发展大势、引领时代进步的历史首创精神,为推动历史发展进步提供了强大精神动力。鸦片战争后,中国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国家蒙受屈辱,人民痛苦,文明沦为废墟。面对前所未有的灾难,中国坚守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初心使命,顺应时代进步,把握历史发展大势,坚定历史首创精神,团结带领中国人民走过百年艰苦奋斗。创造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成就。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已经进入不可逆转的阶段。中国的历史进程充分展现了伟大历史观和历史创举的实践力量。
坚持大历史观,是准确把握历史发展主题的主线和主流本质的内在要求。
总书记指出“世界总是在矛盾运动中发展起来的,没有矛盾就没有世界。”矛盾的运动会经历多次反复的潮起潮落,呈现出否定之否定的规律,所以历史的发展是螺旋式的。一波又一波地前进。只有坚持大历史视野,才能准确把握历史发展的主旋律和主流本质,在历史进步的逻辑中前进,在时代发展的潮流中发展。
只有坚持大历史视野,才能科学把握历史发展的偶然性与必然性的辩证关系。历史发展的曲折性源于历史发展的必然性,往往通过无数的偶然性开辟出自己的道路。偶然性与必然性的辩证关系,决定了人类历史发展的确定性与不确定性的双重性。一方面,人类在不确定的历史环境中努力追求一定的发展目标;另一方面,人类对某些目标的追求也会受到各种不确定因素的影响和制约。坚持大历史视野去认识和把握历史发展的大势,不仅要从长期历史周期的比较分析中思考,还要从细微的方面洞察事物的变化,才能更好地把握历史发展的规律。历史发展的必然性和偶然性、确定性和不确定性。这样,我们才能在危机中乘势而上,在形势变化中开创新机遇。总书记指出“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这种变化不限于一瞬间、一件事、一个国家、一个地区,而是一场深刻而伟大的时代变迁。时代潮流与世纪疫情相互叠加,世界进入了新的动荡变革时期。”“人类发展进步的浪潮滚滚向前,世界经济跌宕起伏。时有发生,但各国走向开放、一体化的大趋势没有改变。”总书记的重要论述,体现了对历史发展中偶然性与必然性辩证关系的科学把握,体现了对长期历史周期的比较分析和从细微处洞察事物变化的辩证统一,论证了历史发展规律的正确性。坚持正确历史观。高度的历史清醒和历史自觉,认识和把握世界大势。
只有坚持大历史视野,才能科学把握历史发展中认识与实践的辩证关系。人类的实践活动是一个由主观意见变为客观的过程。人的认知能力必须通过反复实践、认识、实践、再认识,逐步接近客观真理。人类对客观世界的实践和认识越深入,就越接近把握必然性。这是一个不断向“自由王国”迈进的过程。历史日益从地区史、民族史向世界史发展,经济全化已成为时代发展的大势和潮流。这是我们党坚持用大历史视野分析把握当前时代得出的科学认识和结论。总书记指出“江水奔向大海,总会遇到逆流,但任何逆流都阻挡不了江水东去。动力使之前进,阻力使之坚强。逆流虽多”和险滩,经济全化的方向从来没有改变,也不会改变。”总书记强调“和平发展、合作共赢是世界正确道路”。正是基于对时代发展进程的科学把握,总书记倡导世界各国要坚持真正的多边主义,坚持拆墙不建墙、开放而不孤立、融合而不脱钩,推动建设开放型世界经济,为民族复兴和人类进步指明了正确方向。
坚持大历史观,是分析历史演变机制、探索历史规律的内在要求。
总书记指出“我们从哪里来?我们要往哪里去?中国走到今天,我时刻提醒自己,要有这样的历史感。”用大历史视野审视历史,可以看到成功和失败,了解得失,了解未来。为了。坚持大历史视角,可以为分析历史演进机制、探索历史发展规律提供方法论指导。
坚持大历史观,有利于从历史逻辑、实践逻辑、理论逻辑的高度科学揭示历史规律、把握历史趋势、引领历史潮流。从宏观历史角度审视党在前进道路上所经历的错误和曲折,可以实事求是地看待党历史上的一些重大题,旗帜鲜明地反对历史虚无主义。过程中的错误和曲折会使成绩否定,智慧、团结、信心和斗志会在正本清源的过程中增长。从历史的角度学习党的历史、新中国的历史、改革开放的历史、社会主义发展的历史,我们就能深刻认识中国领导中国的历史。人们通过顽强的奋斗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强起来的伟大飞跃。迎来从落后、与时俱进、引领时代的伟大飞跃,深刻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对中华民族发展历史的重大意义深入学习世界社会主义历史、人类社会历史,进一步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信心”、做到“两个维护”。
总书记强调“战略题是一个政党、一个国家的根本题。战略判断准确、战略谋划科学、战略主动把握,党和人民的事业就伟大的希望。”百年来,我们党团结带领人民取得革命、建设、改革伟大成就的重要原因,就是我们党坚持用大历史视野,战略把握面临的重大历史题,分析历史演进机制,探索历史发展规律,并为解决现实题,谋划未来发展和科学的战略部署。新征程上,要作出准确的战略判断、科学的战略谋划,必须坚持大历史观,从历史长河、时代浪潮、全风暴中分析演变机制、探索历史规律,辨清主流。来自支流,对时代、趋势、危机有着深刻的洞察力。有机遇、有优势、有劣势,必须始终把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历史主动权统筹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之中。
作者为北京师范大学教授
《人民日报》2022年2月21日第07页
关于深刻认识和把握大历史观的哲学意蕴和鉴的意思与寓意的相关热议话题今天就聊到这里,希望对各位网友有所帮助,也请大家关注订阅本站。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