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大通知」苏联——从挣脱帝国主义锁链的解放者到霸权“红色帝国”

 admin   2024-02-21 18:28   18 人阅读  0 条评论

前言


苏联,正式名称为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横跨欧亚两洲,东西最远超过1万公里,南北约5000公里,国土面积2240万公里。平方公里。这相当于北美。


苏联成立于1922年,是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在二战期间一手力挽狂澜,并成为二战结束半个世纪后唯一能够与欧洲共存的超级大国。美国在20世纪的世界舞台上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直到1991年解体。


经过复兴与发展、繁荣与衰落,苏联似乎再次走上了其前身俄罗斯帝国的道路。让我告诉你苏联在其存在的69年里经历了哪些曲折“占领”。


十月革命和苏维埃工人政权


1917年3月,俄罗斯帝国爆发二月革命,废黜沙皇尼古拉二世,结束了统治俄罗斯300多年的罗曼诺夫王朝,使俄罗斯陷入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和工人苏维埃掌权的境地。’和军事特工共存。


1917年11月7日,列宁领导布尔什维克从临时政府手中夺取政权,史称“十月革命”。革命后,国名改为俄罗斯苏维埃联邦社会主义共和国,简称苏维埃俄罗斯。


革命后的俄罗斯受到西方帝国主义列强的共同包围和压迫,西方国家不允许工人阶级力量在自己眼皮子底下出现。与此同时,他们支持俄罗斯境内剩余的白俄军队,并试图扼杀他们。


1918年,俄国内战爆发。为了抗击敌人,俄罗斯联邦与乌克兰、白俄罗斯、阿塞拜疆、亚美尼亚、格鲁吉亚等国结成军事政治联盟,经过四年的浴血奋战,苏联打败了反革命势力。苏维埃政权终于在俄罗斯站稳了脚跟。


苏维埃各加盟共和国为了统一国防和经济建设提出统一题,1922年在莫斯科召开第一次苏维埃代表大会,通过了苏联建国条约,实行联邦制。正式取代苏联成为俄罗斯的主人。


当时,有四个共和国加入了苏联俄罗斯、南高加索、乌克兰和白俄罗斯。


在列宁的要求下,各联邦共和国自愿加入苏联,并有权自由退出,充分体现了平等、自由的精神,但苏联政权固有的松懈也带来了隐患。以供日后解散。


斯大林模式与工业化建设


1924年,工人阶级伟大的革命导师列宁去世,斯大林成为苏联中央总书记和最高领导人。


为了实现工业化,保证苏维埃政权的安全,斯大林决定通过优先发展国防工业和重工业,在最短的时间内将苏联从农业强国转变为工业强国。从1928年开始,他实行计划经济,领导国家推进大规模工业化,他的经济发展模式也被称为斯大林主义模式。


经过十年的发展,苏联于1937年成为欧洲工业产值最高的国家。苏联GDP居欧洲第一、世界第二。经过数百年的发展,现已成为世界一流的重工业和军事强国。


但斯大林模式也有一个重大缺陷,即农业和轻工业不受重视,发展缓慢,而且由于实行集体农庄政策,苏联农业产值严重下降,达到了只有1913年的水平。


1932年至1933年,乌克兰发生大饥荒,造成2.5至480万人死亡,苏联实行的农业集体化政策加深了饥荒的蔓延,严重阻碍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随着时间的推移,斯大林模式的弊端愈发明显,而且斯大林模式实行计划经济,权力高度集中,造成制度僵化,这一系列缺陷严重阻碍了苏联未来的发展。联盟。


1937年至1938年,苏联进行了“大清洗”。在此期间,有130万人被判刑,其中682万人被行刑队处决,许多军事、经济、科学、艺术领域的人物被清洗。第二次世界大战初期。


向西扩张领土与反法西斯卫国战争


苏联积极进行工业化和建设过程中,欧洲政治发生重要变化,希特勒和纳粹党在德国上台,战争阴云降临欧洲。


以英法为首的西方国家采取“绥靖政策”安抚希特勒,苏联多次提出与英法结盟,建立欧洲共同防御体系,但无济于事,西方国家呼吁“法西斯主义。”我们正试图“将题转向东方”。


与此同时,纳粹德国多次向苏联提出改善彼此关系的建议。1939年,苏联决定采取“题西移”的策略,与德国秘密签订了《苏德互不侵犯条约》。


同年9月,德国进攻波兰,引发第二次世界大战,而根据条约规定的影响范围,苏联出兵与德国瓜分波兰,获得了波兰近40%的领土。同年冬,苏芬战争爆发,占领波兰,损失惨重。芬兰领土面积超过4万平方公里。与此同时,苏联强行吞并爱沙尼亚、拉脱维亚、立陶宛。苏联。


综上所述,经历内战和工业化之后,苏联逐渐继承了沙俄入侵的遗产,开始走对外扩张的道路。


然而苏联很快就面临国家命运的关键时刻,1941年6月22日,德国撕毁《苏德互不侵犯条约》进攻苏联,导致苏德战争爆发。


战争初期,苏联节节败退,包括乌克兰、白俄罗斯在内的东欧大部分地区沦陷,纳粹德国很快逼近莫斯科,但上天似乎对俄罗斯很仁慈,希特勒也陷入了和拿破仑一样的困境。100多年前,俄罗斯气温骤降,冰雪严寒阻止了德军的攻势,再次拯救了俄罗斯人的生命。


1941年12月,苏军在莫斯科郊外发动反攻,到次年4月,已击溃德军约50个师,阵亡德军士兵80万余人,迫使其后退150多公里。对莫斯科的威胁被消除,城市被夺回,并访了60多个城市。


莫斯科保卫战的胜利宣告了希特勒“闪电战”的彻底失败,粉碎了德军从二战开始以来所向披靡的神话,成为苏联卫国战争的转折点。


1943年,经过一年的坚持抵抗,苏联红军赢得了斯大林格勒战役,双方伤亡百万后,苏联完全掌控了战争。整个二战。


1945年5月,苏联占领纳粹德国首都柏林,希特勒自杀,德国投降,欧洲战争结束。为了赢得卫国战争的胜利,超过2700万苏联军民献出了生命,1700座城市和31万多个工厂化为灰烬,四分之一的国家财富被摧毁。


8月,苏联对日宣战,出兵中国东北和朝鲜北部,关东军阵亡8.3万余人,俘虏59万余人。苏联以一己之力扭转了二战局势,为粉碎法西斯主义做出了杰出贡献。


但苏联通过1944年10月吞并中国外蒙古唐努梁海地区、1945年强迫外蒙古独立,凸显了中华民国的大国霸权特征。


冷战对抗与赫鲁晓夫改革


二战后,苏联与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关系日益紧张,1946年英国前首相丘吉尔发表铁幕演讲,标志着两国冷战的开始国家。1949年,美国和西方国家成立了北大西洋公约组织。


同年,苏联试爆成功,成为继美国之后第二个拥有核武器的国家。


1953年,主宰苏联政权近30年的斯大林去世,赫鲁晓夫当选为苏共第一书记。1955年,苏联带领东欧国家签署华沙条约,冷战格局最终确立。


赫鲁晓夫执政期间,对苏联实行去斯大林化政策,平反大清洗受害者,下放经济权力,赋予企业自主权,推动农业改革,改善民生。


苏联的科技也取得了令人瞩目的进步,赫鲁晓夫利用自己的科技才能在航天领域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1958年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卫星,1961年将第一位人类宇航员加加林送入太空。发给。它开启了历史新纪元,在美苏太空竞赛中取得了第一名。


但赫鲁晓夫的改革并没有从根本上解决苏联经济体制的题,进一步加深了斯大林模式的僵化性。此外,“去斯大林化”引起了中东欧国家的反对,引发了“匈牙利事件”和“波兹南事件”,但均以苏联出兵镇压而告终。


1962年他策划的古巴导弹危机曾短暂地将苏联和美国推向核战争的边缘,但苏联最终屈服并平息了危机。1964年10月,赫鲁晓夫在黑海度假时,勃列日涅夫在莫斯科发动政变,导致赫鲁晓夫“退休”,改革失败。


军备竞赛与霸权扩张


1964年,勃列日涅夫出任苏共中央第一书记,成为苏联最高领导人,苏联进入勃列日涅夫时代。


勃列日涅夫上台后,纠正了赫鲁晓夫对斯大林的过度批评,积极推行经济改革,20世纪70年代,苏联凭借石油价格的飙升赚得盆满钵满,苏联进入鼎盛时期。


但与此同时,随着勃列日涅夫意识形态的僵化,苏联国家和社会失去了进步的活力,勃列日涅夫时代的后半期被称为苏联的“停滞”和“僵化”。


1973年上台后,苏联历史上首次成为粮食净进口国,国民收入年均增长率从1970年的51倍下降到1975年的3倍和1980年的23倍。


上,冷战时期,苏联攻防美国,苏美之间存在军备竞赛,苏联将四分之一的财政收入用于国防。


截至1979年,苏联军队总兵力达到3658万人,超过美国,拥有2300枚弹道导弹、156架远程轰炸机、10.5万辆坦克和装甲车、40700门大炮、248艘大型水面舰艇。就核武器而言。


苏联凭借强大的经济和军事实力在世界很多地方与美国展开竞争,1968年,苏联出动了超过50万的华沙条约军队,占领了整个捷克斯洛伐克,阻挠改革运动。历史上称为布拉格之春。


与此同时,苏联在中苏边境部署了数百万大军,挑起了包括全保岛事件在内的一系列武装侵略行为。1975年干预安哥拉内战,1977年支持埃塞俄比亚和索马里战争,1979年支持越南入侵柬埔寨。


1979年底,无耻地发动阿富汗战争,企图打开通往波斯湾和印度洋的南方走廊,苏联霸权的扩张达到顶峰。


勃列日涅夫时期,苏联军费开支持续以极高的速度增长。20世纪70年代,苏联突然成为世界最大军费国,其1970年代累计军费比美国高出20%至30%。


尽管苏联在超级大国竞争中表现活跃,但长期的军备竞赛对苏联经济发展造成了严重影响。


戈尔巴乔夫的改革与苏联的解体


领导苏联18年的勃列日涅夫于1982年去世。由于苏联长期的老人统治,苏联最高层存在人才缺口。


他的继任者安德罗波夫实施了卓有成效的改革,但于1984年死于慢性肾病。执政时期仅持续了1年零3个月,新当选的契尔年科也在执政仅13个月后就去世了。


1985年,苏联终于有了一位年轻的领导人。戈尔巴乔夫上台时年仅54岁。戈尔巴乔夫积极推动经济体制改革,扩大企业自主权。尽管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苏联的特点如下。经济没有变化,经济和人民生活越来越糟。


1988年,戈尔巴乔夫抛开经济改革,转向政治改革,宣称苏联将放弃勃列日涅夫主义,减少对东欧国家内政的干涉,在社会主义国家引发了一系列事件。东欧,1989年。一场剧烈的“政治地震”,即东欧的迅速变化。


东欧工人执政党纷纷失去政权,这种情况首先出现在波兰,后来蔓延到德意志民主共和国、捷克斯洛伐克、匈牙利、保加利亚、罗马尼亚等几个国家。西德经历了45年的分裂和统一。


与此同时,戈尔巴乔夫放弃了苏共的领导,实行多党制,戈尔巴乔夫的改革最终带来了苏共内部和社会的思想混乱。


1991年,苏联发生8月19日事件,俄罗斯总统叶利钦掌控了局势。1991年8月24日,苏联第二大共和国乌克兰宣布独立,苏联开始解体。


俄罗斯总统叶利钦随后宣布苏共为非法组织,并其在俄罗斯的活动。


1991年底,它与白俄罗斯和乌克兰总统联合组成独立国家联合体,建立了类似英联邦的结构以取代苏联。


其他加入苏联的国家也纷纷退出苏联,至此,苏联名存实亡。1991年12月25日,戈尔巴乔夫宣布辞职,将国家权力移交给俄罗斯总统叶利钦。


12月25日晚,苏联国旗在克里姆林宫上空缓缓降下,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宣告解体。12月26日,当代表们象征性举手时,苏联最高苏维埃解散,从法律上和现实上正式结束了其作为主权国家的存在,并将其大部分经济和军事力量移交给了俄罗斯。


概括


苏联虽然只存在了69年,但其对世界的影响不亚于历史上任何一个帝国,其兴衰对现代社会具有宝贵的借鉴和深刻的反思。


一、苏联分裂成那几个国家?苏联为什么会分裂?

苏联解体为15个国家。俄罗斯、乌克兰、白俄罗斯、哈萨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土库曼斯坦、塔吉克斯坦、阿塞拜疆、格鲁吉亚、亚美尼亚、立陶宛、爱沙尼亚、拉脱维亚、摩尔多瓦。


苏联解体的原因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存在严重的经济危机。


从20世纪50年代末开始,美国和苏联开始争夺霸权。沉重的军事负担和经济体制的种种弊端,严重影响了苏联经济的健康发展。自20世纪50年代赫鲁晓夫上台以来,历届苏联领导人都对旧的经济体制进行了改革,但收效甚微。


20世纪80年代,苏联经济急剧恶化,造成了长期累积的经济后果。到1991年2月,国内生产总值下降了20%,预算赤字达到3000亿卢布,通货膨胀率达到300%,经济普遍萎缩。


二是社会混乱,各种否定历史、反对马克思主义的思潮猖獗。


苏联否认历史的倾向可以追溯到20世纪50年代的赫鲁晓夫政权。1956年苏共第二十次代表大会上,赫鲁晓夫发表秘密报告《个人崇拜及其后果》,批评斯大林的一些错误,震惊社会,引发战争浪潮。否认斯大林、历史和社会主义的政治“暗流”。


1985年戈尔巴乔夫上台后,出现了第二波对斯大林的重新评价,“暗流”发展成为否定马克思主义的思潮并进一步蔓延。在苏联,以“多元化”、“开放”、“民主化”为中心的新思想的传播和戈尔巴乔夫极力倡导的民主社会主义倾向,进一步混乱了公众的思想,激起了公众对马克思的反感。严重动摇了。与此同时,右翼势力和民族分裂倾向抬头,社会民族矛盾迅速深化。


第三,是西方列强的影响。


西方国家始终将苏联视为主要敌人,奉行通过降级和解体实现和平演变的战略。例如,西方向苏联提供了一定的好处,以稳定苏联并鼓励其实施内部演变的“新意识形态”政策。最终解散苏联的独立和分裂主义目标。


二、中苏东段边界协定历史背景?

中苏边境总长约7600公里,其中东段4200多公里,西段3300多公里。1949年10月新中国成立后,中苏关系进入“蜜月期”,两国边境和平。1960年,随着中苏争端扩大到国家关系领域,两国边境紧张局势开始加剧。2月,苏联边防军占领中国内蒙古自治区与苏联边境的额尔古纳河流域。


本文地址:http://5858jm.com/post/16524.html
版权声明:本文为原创文章,版权归 admin 所有,欢迎分享本文,转载请保留出处!

 发表评论


表情

还没有留言,还不快点抢沙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