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人带铠甲拿刀,古代人穿的铠甲

 admin   2024-05-08 00:28   12 人阅读  0 条评论

在您阅读本文之前,我们真诚地请求您点击“关注”按钮,以便我们以后继续向您推送此类文章,并鼓励讨论和分享。


文|三北


编辑|t


介绍


想要在远古寒冷时代赢得一场战斗,就不能忽视士兵的装备。装备精良的盔甲套装


它还可以增加你勇敢冲锋的信心,减少伤亡的机会。


随着朝代的更替,盔甲的样式和材料不断演变。到了明朝,明军的铠甲装备精良,重量轻,将方便与实用完美地结合在一起。


然而清军在战场上缴获了明军的铠甲后,并没有全部保留,而是保留了面甲,并将头盔剪掉了。


1、明朝军队有什么类型的铠甲?


明代的铠甲装备已完成,有铁盔、面甲、护耳、护颈、肩甲、臂甲、身甲、胸甲、腿甲等。胸部有强化装甲,正面有护胸。胸甲上有一条丝棉带子,与腹部下方的圆形胸甲相连,为胸部和腹部提供了比前代更大程度的保护。


此外,明代的铠甲由重甲改为轻甲。


明朝改进了锁子甲。以前的链甲是由数千个铁环制成的软甲。明代的锁子甲是由金属丝网铠甲制成,铠甲衬里上附有小方块,形成每个单元。盔甲组合成一套完整的盔甲。


明代的链甲仍然是钢制的,但技术更加先进。它不仅更轻、更灵活,而且还提供更好的保护。


随着火器的迅速发展,明代出现了布甲,并在嘉靖、万历时期广泛使用。《丰山延隆排名照》中崇兰周围的骑兵都穿着布甲。在《名誉胜利照》中,大多数正规军士兵也都穿着布甲。


布甲的表面和里衬都是用布制成的,中央有一块用钉子固定的铁片,使表面看起来像衣服一样。不过它对枪械攻击的防御力却比纯铁铠甲更强。而且,在寒冷的北方,士兵们都穿着布甲来保暖。


布甲看起来像衣服,但实际上是铁甲,不能在高温下穿着。因此,棉甲在南方比较流行。


在南方,他们开始使用当地材料和棉花制作盔甲。他们把几公斤棉花泡在水里,模压成型,然后一层层缝成铠甲。这种棉甲的唯一原料就是棉花,因此制作简单,成本低廉。其轻便性和灵活性的结合使它们在士兵中非常受欢迎。


除了铠甲不断改进之外,明朝军队的头盔也出现了多种款式。仅明徽典记载头盔材质、形状各异,有金凤翼盔、明代六瓣铁盔、青丝丝颈盔、绿色棉衬盔等。


到了明代后期,铠甲的防御性能有所提高,也日益方便。由于人们攻击的目标是针对头部,头盔也变得更加坚固,有帽盔,也有唐宋时期的金凤翼盔。


2.清军如何处置战利品


明清战争中,清军取得胜利后,能用的就使用缴获的明军铠甲,不能用的铠甲则销毁。这在南明王朝之前也是如此。


1648年茅庐山之战前,明清两军为茅庐山西南两座山头展开激战,清军最终控制了这些山头。此战,清军将缴获的铠甲全部拿走。


1654年4月18日,明清两军在竹溪县打平。清军将缴获的枪支、军旗、棉甲分发给士兵,但皮盔却被毁掉。“缴获的旗帜被铠甲覆盖,原来的官兵得到了励,他们的皮盔被撕成了碎片。”


1654年6月清军攻打鼓楼后,520件棉甲全部被缴获留存备用,116顶皮盔则被砍成碎片,用刀剑毁掉,无一幸存。


但在1663年12月的青甲浦之战中,由于山路崎岖,战利品难以运输,清军将缴获的皮盔、棉甲全部烧毁。


清军之所以对缴获的明军战利品区别对待,就是看是否还能存放可用的面甲、枪械等。然而不再使用的皮甲则直接被毁掉。


不使用明军头盔的最大原因是因为明军头盔太独特了。已经穿上了明军的棉甲,收走了明军的火器,明军的头盔绝对不能再戴了。一旦穿上,就和明朝军队没什么区别了。


战场上,数万人并肩作战,穿着衣服、戴着头盔,以辨认自己和敌人。如果清军敢穿全套明军铠甲,他们的队员可能就会死掉。为了避免这种误会,清军缴获了明军的钢盔,直接销毁,很少保留。


3、清军为何喜欢棉甲?


与钢盔见之即毁不同,明军的棉甲深受清军青睐,缴获多少就被保留下来。为什么清军如此喜欢明军的棉甲呢?


清军最大的优势就是骑兵。他们行动迅速,马匹驰骋,鞭子挥舞。在寒冷时代,几乎没有对手。然而,当这样一支无敌的骑兵遇到明朝的火器时,却不得不感叹。


明军使用的火器种类繁多,包括火箭、大炮等各类火器,并建立车营,形成火器优先使用、车、步、骑兵协同作战的新战术。另外,明军的骑兵还配备了火器,可以下马用枪,也可以追击下马的部队。


在这种情况下,传统的铁甲也失去了防护作用。在冷兵器时代,铁甲可以保护士兵免受刀枪之害,提高防御能力。然而,因为枪声,铁甲不仅失去了原有的防御力。当重力撞击铁甲时,会产生巨大的反作用力,对穿甲弹造成二次伤害。


因此,清军迫切需要新的铠甲来提高防御能力。


而且,由于清军居住在北方,天气自然寒冷。给自己穿上冰冷坚硬的铁甲,无异于对自己进行又一次严厉的惩罚。


明朝的棉甲很好地解决了清军的题。冬天很冷。棉花是非常实用的过冬工具。而且穿上棉质铠甲后,如果受到枪械攻击,可以利用棉质材料的缓冲特性来提供一定的保护。


此外,铁甲需要复杂的制造技术并且制造成本昂贵。使用棉甲可以为你节省大量的军备费用。当时棉花已经风靡全国,随处可见,而且价格低廉。


因此,当明军缴获的棉甲被清军普遍视为珍宝时,后来就直接分发给士兵使用。


冷世纪的铠甲最初非常简单,由附在身上的兽皮、柳条等组成。不过,随着铁制品的出现,铠甲的材质有了很大的提高,铠甲的种类也越来越多。


火器出现后之所以出现铁甲以外的铠甲,是因为铁甲在乾隆末年正式退出历史舞台。


然而,无论是寒冷时代贵妇的铁甲,还是枪时代众神的布棉甲。随着历史的发展,它已经成为历史。


参考


[1]李春雨,陈芳.明代布甲的起源与使用述评[J]纺织学院基础学报,2023


[2]《南京历代服饰》2016年南京出版社


对于古代人带铠甲拿刀的这类相关题,本篇文章就关于古代人穿的铠甲的内容进行详细的解,谢谢大家的支持!

本文地址:http://5858jm.com/post/33068.html
版权声明:本文为原创文章,版权归 admin 所有,欢迎分享本文,转载请保留出处!

 发表评论


表情

还没有留言,还不快点抢沙发?